首页

宠儿 马眼

时间:2025-05-29 16:45:08 作者:江西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廖进球接受审查调查 浏览量:31465

 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(记者 陈溯)7月12日是“国际防治沙尘暴日”,记者当天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(国家林草局)获悉,近20年来,中国春季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、强度减弱的趋势,由1981年至2010年均值17次,减少到近10年均值9.2次。

  “国际防治沙尘暴日”是联合国大会2023年6月8日通过决议确定设立的,旨在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沙尘暴灾害和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。

  沙尘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,针对产生沙尘的三个因素(沙尘源、强风力和不稳定的大气环流),人类目前能作用的主要发力点在于沙尘源治理。在沙尘源区和路径区种树种草、建设防护林,可以增加地表植被,防治土地沙化,减少沙源面积,对于减缓沙尘暴发生频次和强度、降低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。

  中国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,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《防沙治沙法》,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沙治沙体系。国家林草局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全国防沙治沙规划,组织开展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。

  经过长期努力,中国沙区生态状况持续改善,重点工程区林草植被有效恢复。据国家林草局统计,“三北”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.8亿亩,治理退化草原12.8亿亩,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.05%提高到13.84%,退化草原面积由2004年的85%降低到70%左右,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“沙进人退”到“绿进沙退”的历史性转变。沙化土地状况持续好转,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,由20世纪末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000万亩。

  中国积极履行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,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务实合作。近一年来,中国以“三北”工程攻坚战为行动指南,挂牌成立了中阿干旱、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和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,重点面向东北亚、阿拉伯国家等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,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,支持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,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。(完) 【编辑:于晓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东西问丨张东刚:文明和谐论有何世界意义?

没有鼓乐齐鸣,没有鲜花红毯,没有剪彩仪式,但贺家亮感觉现场气氛丝毫不亚于影视盛典。春节期间,商丘籍博士们齐聚家乡,自发召集了一场“烧脑大会”。

“集大4号”可自航混流气动式波浪能发电平台成功下水

在北京昌平,从上世纪90年代起,华彬集团就开展了长达30年的沙坑改造和苗木种植等生态修复工作,通过沙坑改造3350万平方米,种植树木1000万余株,成功将昔日风沙地改造为环境优美的综合生态园,园区陆续引入高尔夫、马术、足球、冰雪、飞盘等健康时尚运动,成为北京郊区休闲运动和体育文化交流的热门打卡地。

全国腰旗橄榄球冠军赛、全国青少年U系列冠军赛收官

二是聚焦前沿,引领创新。瞄准生命科学颠覆性技术,通过行业论坛、创新项目大赛和路演、产品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,探讨生命科技创新趋势,抢占赛道制高点、培育新质生产力,打造生命科学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的“风向标”。

59元蜜蜡手镯,68元玛瑙项链……中老年人为何沉迷网购低价珠宝?

中国提出和平、发展、公平、正义、民主、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,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,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,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,超越所谓“普世价值”的狭隘历史局限,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。

江西龙虎山:实拍“鸟中大熊猫”中华秋沙鸭觅食嬉戏

毛伟明表示,要盯住重点地区、重点行业、重点岗位,突出抓好旅游景区安全、城市公共安全和农村生产生活安全,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